項目 |
英國 |
德國 |
法國 |
美國 |
1870年工業產量世界排名 |
1 |
3 |
4 |
2 |
1913年工業產量世界排名 |
3 |
2 |
4 |
1 |
1913年殖民地面積世界排名 |
1 |
4 |
2 |
5 |
【材料二】
二戰前夕,德國隨著其經濟軍事實力的迅速增長,強烈要求從英法美戰勝國手中奪取殖民地和市場,爭奪歐洲和世界霸權;意大利和日本不滿意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分贓結果,企圖建立地區霸權。
【材料三】1942年,美國提供1800 架飛機、1700 輛坦克準備用于中、緬、印戰區;英國在北非戰場與德、意作戰;蘇軍在斯大林格勒頑強地阻擊著德軍的進攻;中國組織赴緬遠征軍對日作戰……這是戰時“命運共同體”的一致行動。
【材料四】
大戰名稱 | 參戰國 | 交戰雙方 | 傷亡人數 | 直接經濟損失 |
第一次世界大戰 | 30多個 | 同盟國與協約國 | 3000萬 | 1805億美元 |
第二次世界大戰 | 60多個 | 軸心國與反法西斯同盟 | 1.9億 | 40000億美元 |
【御敵】1932年6月,蔣介石在召開“五省剿匪(共)會議”說:“大家都要明白,我們這次剿匪戡亂,就是抗日御侮的初步。如果剿匪(共)不能成功,抗日就沒有基礎?!?/p>
——《中國近現代史資料匯編》
占領東北后,日本又將侵略魔抓伸向了華北......中國共產黨要求停止內戰,一致對外。
【抉擇】
1945年8月,中共代表赴重慶談判 “小車推出來的淮海戰役”
會議 |
時間 |
內容(部分) |
意義 |
中共“一大” |
①________ |
提出黨的奮斗目標是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 |
②________ |
中共“二大” |
1922年 |
第一次提出了③________的民主革命綱領 |
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 |
【材料一】 余致力于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
——孫中山遺囑
【材料二】1938年3月,毛澤東先生撰擬以下挽聯紀念孫中山先生逝世十三周年暨追悼抗日陣亡將士:國共合作的基礎為何?孫先生云:共產主義是三民主義的好朋友;
抗日勝利的原因安在?國人皆曰:侵略陣線是和平陣線的死對頭。
【材料三】1956年,毛澤東在紀念孫中山誕辰90周年時說:“現代中國人,除了一小撮反動分子外,都是孫先生革命事業的繼承者,我們完成了孫先生沒有完成的民主革命任務”。